7月20日至22日,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盛大启幕。这场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学术盛会配资在线炒股,汇聚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希腊、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青年研究者及行业代表。在众多参会者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第二小学部(以下简称“省实荔湾二小”)的学子们作为全球年龄最小、唯一非高校/科研单位的获奖团队,出席论坛并进行作品展示,用童真与创意在国际学术殿堂上书写了古籍活化的别样篇章。
童真创意闪耀国际舞台,小学团队斩获殊荣
本届论坛以“智能时代的文化典藏”为核心主题,特别增设“典籍新生・AI创意分论坛”,并面向全球发起“典藏新生·AI创意”作品征集活动,旨在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传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场景。活动共吸引228个团队报名,分别来自116所境内高校/机构以及17所境外高校。
展开剩余67%在激烈的竞争中,省实荔湾二小二年级团队(成员:宋茂东、陈广深、黄舒遥、黄瀚立、司徒安辰、陈立言)凭借四格漫画《宋教授的奇幻农书之旅》从全球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典藏活化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小学团队不仅是所有获奖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更是唯一一个非高校/科研单位的获奖团队。
7月22日下午,陈广深、黄瀚立、陈立言三位同学作为团队代表,自信地向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展示了创作成果。他们以创作时间为线索,从参赛缘由、资源选择、灵感来源到技术路径,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作品的诞生过程。同学们对古代典籍的亲近感、对AI工具的大胆探索、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赢得了现场专家学者们的一致盛赞。这场展示不仅为古籍活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更为古籍保护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例。
课程深耕结硕果,古籍与AI走进小学课堂
二年级的同学们能站上国际学术论坛的聚光灯下,并非偶然。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提升到国家高度重视的层面。在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至关重要。同时,在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教育领域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已成大势所趋。
基于此,省实荔湾二小精心设计了多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从种植苎麻到手工造纸,再到数字化保护的全流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学到了古籍保护的基础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信息科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省实荔湾二小副校长林琳表示,学校通过“技术赋能降低认知门槛”“学科融合构建问题解决链条”“创新机制深化文化认同”的路径,切实提升了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和守护热情。此次国际论坛上的亮眼表现,正是学校这一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生动成果。
文、图 | 记者 何宁 通讯员 陈文豪配资在线炒股
发布于:广东省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